(网经社讯)近日,美国正式取消针对中国小额包裹(价值≤800美元)的关税豁免,转而加征最高145%的进口费用。这一政策直接冲击以低价策略横扫欧美市场的中国跨境电商巨头Temu——平台紧急宣布全面停止中国直发美国商品,转向本土化供应链,超半数中国卖家被迫下架商品。政策背后,美国低收入群体首当其冲,生活成本或将显著攀升;跨境电商行业则面临供应链重构与全球化布局的双重挑战。
一、政策背景: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,中国跨境电商受冲击
据网经社跨境电商台(CBEC.100EC.CN)查询DeepSeek后获悉,当地时间2025年5月2日,美国正式终止对来自中国(含香港地区)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政策。根据新规,所有符合条件的包裹将按照货值的120%或每件100美元的标准征收关税,且自6月1日起,该标准将进一步提高至每件200美元。
这一政策调整源于特朗普政府近期签署的行政命令,旨在收紧对中国商品的进口监管。此前,美国《1930年关税法》第321条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免征关税,以简化海关流程。然而,近年来,美国国内制造业和零售业持续施压,认为该政策导致大量中国低价商品涌入,冲击本土产业。据统计,2024年通过该渠道进入美国的中国包裹超过13.6亿件,占美国小额进口包裹总量的44%。
二、Temu紧急调整:停止中国直发,转向美国本土化运营
作为中国跨境电商的代表平台之一,Temu迅速作出反应。5月3日,Temu正式宣布停止所有从中国直发美国的商品销售,未来美国市场的订单将全部由本地卖家承接,商品仅从美国境内仓库发货。
1. 全托管商品大规模下架,半托管模式成主流
自4月26日起,Temu美国站的全托管商品(由中国直发)开始大规模下架,部分卖家下架比例超过50%,甚至全部停售。截至4月30日,Temu美国站的全托管店铺几乎全部显示“本店正在休息”状态。目前,平台上仅保留由美国本土仓库发货的半托管商品链接,并标注“本地商品,无进口费用”以吸引消费者。
2. 消费者成本激增,部分订单价格翻倍
在新政生效前,Temu已对部分中国直发商品加征130%-150%的“进口费用”,导致部分订单总价超过商品原价的两倍。例如,一副售价8.74美元的耳机,因新增145%的关税,最终结算价飙升至21.41美元(不含当地税和运费)。
三、市场影响:美国消费者首当其冲,供应链面临重构
1. 低收入家庭受影响最大
美国低收入群体长期依赖Temu、Shein等平台的超低价商品,涵盖服装、家居用品和小型电子产品等。新关税政策实施后,这部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将显著上升。美国消费者研究所估算,该政策可能使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每年损失高达470亿美元。
2. 物流与清关压力加剧
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(CBP)此前已因包裹积压导致清关延误,纽约机场甚至一度出现瘫痪。随着新政落地,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口岸的物流压力将进一步加大。
3. 竞争对手同步调整
除Temu外,其他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也纷纷调整策略:
Shein:已上调美国商品价格,并在结账页面标注“关税已包含于标价”。
AliExpress:部分商品价格因关税直接上涨。
Amazon Haul(亚马逊旗下低价平台):原计划在商品页显示关税成本,但在白宫施压下放弃该计划。
四、行业趋势:本地化与新兴市场成突破口
1. Temu加速招募美国本土卖家
Temu发言人表示,平台正积极吸引美国中小商家入驻,以构建本地化供应链。这一策略不仅可规避关税,还能帮助美国中小企业拓展市场。
2. 转战巴西、欧洲等新兴市场
由于美国市场政策收紧,Temu正加速布局巴西、欧洲等地区。数据显示,Temu在巴西的月活跃用户(MAU)已达3900万,成为该国第二大电商平台。